3月下旬,素有“千年藥鄉(xiāng)”之美稱的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,田間地頭的藥農們忙碌著,他們將深埋在地里的防風藥材種子一鏟一鏟地刨開,然后人工將泥土里的藥苗分揀出來,整齊地摞到一邊,這些種子已培育一年多。
長成的藥苗在陽光下散發(fā)出淡淡藥香,隴西縣雙泉鎮(zhèn)藥農楊占榮種植中藥材40余年,他從開始的傳統(tǒng)粗放式種植,到如今標準化精細培育,逐漸成為種藥材的“土專家”。他整理著從地里剛挖出來的藥苗,沉浸在種苗收獲的喜悅當中。他說,待到這些藥苗再次種下長出來,便是道地藥材。
“育苗主要是為了提高繁殖系數(shù),再者,是緣于當?shù)貍鹘y(tǒng)的栽培模式。”隴西縣中醫(yī)藥研究院院長毛正云說,在隴西,中藥材的道地性不僅體現(xiàn)在產地環(huán)境,品種道地,也體現(xiàn)在當?shù)厮庌r長時間積累形成的這種生產技術規(guī)范。
毛正云表示,當?shù)氐闹兴幉挠鐒谧?,除了為本地提供種苗之外,還逐漸發(fā)展成為當?shù)剞r民增收致富的產業(yè)之一,且育苗產業(yè)的收益比成藥高很多。
隴西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,這里干而不燥、涼而不濕的自然條件,讓隴西成為天然優(yōu)質藥材倉庫。當?shù)刂兴幉馁Y源豐富,種植歷史悠久,黃芪、黨參等道地藥材栽培已有上千年歷史,是全國重要、西北最大的中藥材種植、倉儲基地和交易中心。
隴西縣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王斌說,該縣突出“有機、綠色、道地”品牌,依托中國藥都·隴西藥圃園的科研示范功能,開展種子種苗繁育、新品種引進示范、標準化種植試驗等工作,先后制定了黨參、黃芪、黃芩等道地藥材品種的11個標準化種植栽培技術規(guī)程、5個標準化種子種苗繁育技術規(guī)程和6個種子種苗標準,頒布為甘肅省中藥材地方標準。
近年來,隴西縣還把追溯體系建設作為管控中藥材質量的重要保障,從種子種苗、田間管理、采挖采收、加工生產等環(huán)節(jié)入手,落實“兩證一標識”追溯管理制度,做到“來源可追溯、去向可查證、責任可追究”。
王斌介紹說,該縣加快完善道地中藥材質量安全控制和全過程追溯體系,整合甘肅省農產品追溯平臺、道地中藥材追溯平臺,以及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中藥材溯源保障系統(tǒng)、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等資源,實行“三層一級”追溯模式,追溯范圍涵蓋全縣17個鄉(xiāng)鎮(zhèn)3萬多畝中藥材,涉及黃芪、黨參、柴胡、黃芩等20多個品種,初步實現(xiàn)中藥材標準化生產、檢測、追溯、交易和物聯(lián)網融合。